科研平臺
焊接實驗室
功能定位:焊接實驗室隸屬于海油工程設計院,致力于中國海洋工程領域的焊接技術研發和服務工作,不斷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成生產力,服務于國家焊接技術發展及公司生產。實驗室業務范圍覆蓋海工設計、建造、安裝、水下、LNG等各個板塊,服務范圍涉及整個工程EPCI流程。焊接實驗室2018年與天津大學合作共建天津市海洋工程先進焊接制造與評價企業重點實驗室,并于2021年1月26日被正式認定為天津市企業重點實驗室。
企業重點實驗室定位于建立一個面向海洋油氣工程結構與裝備的共性關鍵焊接技術開發,及其結構/核心部件與配套材料的特殊服役性能、壽命、安全可靠性的測試、評價與分析的實驗室平臺,致力于自主研發一系列瓶頸海洋工程焊接關鍵技術和海工裝備核心部件的特殊性能的測試評價技術與資質,建立一系列相關行業或企業技術標準,培養一批掌握深海油氣裝備和極地油氣裝備焊接制造技術的高端人才隊伍,引領我國海洋油氣資源開發裝備制造產業的發展,形成國際競爭力。
人員隊伍及條件:實驗室現有焊接技術人才33名,其中高級職稱20人,試驗場地4000平米,各類實驗設備設施70臺(套)。
技術研發:海洋平臺高效焊接技術、海底管道全自動焊技術、深水海管焊接技術、水下焊接技術、LNG儲罐和模塊建造焊接技術、機器人焊接技術、質量評估(ECA)技術等。
業務范圍:工程焊接設計、焊工培訓認證、焊接技術服務,焊接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開發等。
工程數字化技術中心
功能定位:工程數字化技術中心是中國海洋工程領域第一個仿真技術研究與培訓服務中心,同時也是工程數字化解決方案,海洋工程裝備、設施數字化研發中心,依托現有海洋工程仿真技術,充分發揮設計及虛擬仿真優勢,集成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虛擬仿真資源,將仿真與海洋工程建設緊密融合,提高我國深水油氣田開發作業安全水平與生產效率。
人員隊伍及條件:擁有一支30余名工程經驗豐富的工程師組成的仿真技術支持團隊,工程數字化技術中心占地面積約1500平方米,擁有360度穹頂雙層投影系統、四面cave沉浸式投影系統等專業模擬器二十余臺,擁有10余套仿真模擬軟件。
技術研發:承擔集團公司以上科研項目49項,在CALM式單點、組塊浮托、海洋油氣管道、水下設施連接系統等方向取得了關鍵技術突破和創新,累計獲得集團公司及省部級以上科技獎勵46項。工程數字化技術中心突破了海洋工程作業多物體耦合的實時仿真解算方法、動力定位裝備運動控制仿真等關鍵技術,構建了完整的基于仿真技術的海上作業風險防控體系。
業務范圍:工程數字化技術中心針對我國海洋工程主體裝備“海洋石油201”、“海洋石油286”、“藍鯨號”、“海洋石油278”、深水工作級ROV等半物理仿真環境全覆蓋,具備海洋工程典型作業如單吊/雙吊起重、S型/J型鋪管、浮托安裝、錨系處理、水下安裝維修等作業類型的仿真模擬預演和人員培訓功能,并可開展多裝備多作業站位協同仿真。
產品孵化制造中心
海油工程產品孵化制造中心定位于打造公司“關鍵技術攻關平臺、開放協同創新平臺、成果孵化轉化平臺”的科技創新平臺體系;外部協同高校/科研院所、科創企業、科技服務機構、投融資機構、市場用戶等資源,打造科技成果孵化轉化創新產業鏈。充分發揮產品孵化制造中心平臺功能,不斷激發創新活力,助力科技成果轉化,提升公司核心市場競爭力。
孵化中心采取項目進出站的管理模式,當前具備多種水下產品和橇裝產品的孵化制造能力,已孵化FPSO LPG回收裝置、水下跨接管封堵用MEG凝膠、夾樁器、一體化電氣間等多類產品。
水下產品研發及測試中心
功能定位:水下產品研發及測試中心,是國家能源深水油氣工程技術研發中心三大子中心之一,由惠州水下生產設施制造與測試中心、塘沽臨港水下生產設施研發制造與測試中心、成都深水環境模擬測試中心組成,形成從產品研發、產業化到工程應用全過程的產品自主驗證能力。
人員隊伍及條件:目前水下產品研發及測試中心擁有500平米的專業實驗室和各類設備5臺套,建立了數十人的專業研發及測試隊伍。
業務范圍:具備開展水下生產設施及關鍵零部件的研發、性能測試、水下生產系統集成測試的能力,業務范圍覆蓋水下產品設計、仿真支持、水下產品制造、水下產品研發測試、FAT測試及EFATSIT測試全流程。